欢迎访问大正国际信用评估官网! 24小时咨询热线:400-99-81018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评估公告
● 政策法规
● 焦点关注
● 信用动态
● 企业专题
● 奖惩公告
● 诚信文化
● 技术管理
● 理论研究
● 技术相关
联系我们
大正国际信用评估
电话:400-99-81018
网址:www.dzgjxy.com
邮箱:qzg9999@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果园8号楼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与管理 > 信用危机
战后特点

 

战后特点

 

战后货币信用危机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使货币信用危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往在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爆发时,由于生产过剩,大批商品滞销和信用关系破坏,人们普遍追求现金,从而使货币短缺,物价下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则是由于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使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从而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并使货币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 80年代初,西方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更形严重。美国1975年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为9.1%,而1980年为13.5%,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也都超过1975年。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的方法来压缩货币量和银行信贷。这种反常的做法,成为这次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曾先后4次超过20%1980年底高达21.5%的创纪录水平。这种高利率政策,从短期看,对抑制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高利率政策既影响企业生产投资的增长,又限制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使经济回升疲软,加深了经济危机的进程。

 

1980年以来,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幅度虽然有所下降,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也有增无已,庞大的财政赤字对物价具有强大的压力,因此通货膨胀的缓和局面是难以持久的。同时,战后美元危机的频繁发生,70年代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趋于瓦解,就是货币信用危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集中反映。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评估公告      理论研究      技术与管理      企业专题
大正国际信用评估
电话:400-99-81018
网址:www.dzgjxy.com
邮箱:qzg9999@126.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果园8号楼
 
手机站二维码  
  京ICP备1803644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6349号
版权所有:大正(北京)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Copyright © www.dzgjx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领航科技